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不仅是吃粽子这么简单。我国各地,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不仅有飘香的粽叶,金色的龙舟,绿色的艾草,五彩的丝线,鲜艳的倒灾葫芦……纷繁的色彩描绘着同样的端午主题——健康,怀念,龙。
古人对于端午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吴越的老百姓为自己所崇拜的龙图腾举行的盛大祭祀活动。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他们将各种食物分别装在竹筒内或者是用树叶裹起来,然后划着龙舟纷纷投入水中,以献给他们心目中为伟大的神灵“龙”。“龙”的威力很大,不仅能保佑他们的平安,而且还能驱走瘟疫和虫害。第二种说法,就是纪念诗人屈原的。作为大司马,年轻气盛的屈原当时正昂首阔步地踏上楚国的政坛。然而就在他和黄歇一起踌躇满志地准备掀起楚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变法时,极力支持他们变法的楚威王却离世了。继任的楚怀王,是个优柔寡断、鼠目寸光的无能之辈。就这样,在佞臣靳尚等人的诽谤和排挤下,屈原先是受到了楚怀王的冷落和疏远,不久又被降职为三闾大夫。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他,感到了无比的痛心和失望。从《离骚》和《天问》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后来,楚怀王又中了张仪的离间计,而与唇齿相依的齐国断绝了关系。他的这一荒唐举动很快就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接下来,秦国不仅一举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还盛气凌人地要楚怀王亲自去秦国议和。屈原虽然识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直谏,但刚愎自用的楚怀王不仅不听从他的劝告,反而将他逐出了京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秦王给关押了起来,终忧郁成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悲惨境地。在顷襄王即位没多久,秦兵又向楚国发起了进攻。顷襄王仓皇地弃城逃命,秦兵也乘胜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漂泊途中的屈原惊闻这一连串的不幸噩耗后,顿时感到万念俱灰,毅然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老百姓得知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后,自发地驾驶舟船到江里去打捞他的尸体。同时人们又怕蛟龙把屈原的尸体给吃掉,就从家里拿来食物纷纷投入江中。还有一种说法,是恶月恶日驱辟邪。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挂菖蒲、艾叶及喝雄黄酒的习俗。挂菖蒲、艾叶,可以避免瘟疫、邪气的侵扰。而喝雄黄酒,则同样有驱妖辟邪和祛病强身的功效。我们知道流传甚广的《白蛇传》,那里面就有关于端午这一习俗的生动描写。当受到法海唆使的许仙,在端午节这一天以驱邪避毒的借口让白娘子喝下雄黄酒后,他们爱情悲剧也随之拉开序幕。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