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奥科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网站!
文章详情
首页 > 技术文章 > 消毒柜的工作原理

消毒柜的工作原理

点击次数:64更新时间:2025-07-09

消毒柜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杀灭餐具、厨具等物品上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围绕“杀菌消毒"展开,不同类型的消毒柜原理有所不同,常见类型及原理如下:

一、高温消毒柜(最常见类型)

利用高温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达到消毒目的,具体过程:

(一)加热升温

通过内置的电热管(如石英管、不锈钢加热管)通电发热,将柜内温度升高到特定范围(通常分为两类):

1、低温高温消毒:温度一般在120℃左右,主要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等。

2、高温消毒:温度可达120-170℃,能有效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各类微生物(芽孢对高温抵抗力强,需较高温度和一定时间才能杀灭)。

(二)保温杀菌

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消毒柜会保持该温度一段时间(通常15-30分钟),确保微生物被杀灭。

散热冷却

消毒结束后,部分消毒柜会自动断电,待柜内温度降至安全范围(一般低于60℃)后,用户方可打开柜门取物。

二、臭氧消毒柜

借助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如细胞膜、DNA等),实现消毒,原理如下:

(一)臭氧产生

通过臭氧发生器(利用高压放电使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氧原子再与氧气分子结合形成臭氧O₃)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

(二)臭氧扩散

臭氧气体在封闭的消毒柜内扩散,渗透到餐具的缝隙、角落,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三)氧化杀菌

臭氧的强氧化性会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蛋白质结构,导致其死亡,可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微生物。

(四)臭氧分解

消毒结束后,消毒柜通常会开启通风或分解程序(如利用催化剂将臭氧分解为氧气),使残留臭氧浓度降低至安全范围(避免对人体呼吸道造成刺激)。

三、紫外线消毒柜

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原理如下:

(一)紫外线产生

通过紫外线灯管(主要发射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此波长对微生物杀菌效果强)产生紫外线。

二)照射杀菌

紫外线照射微生物时,会穿透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破坏DNA或RNA的分子结构(如导致核酸链断裂、碱基结合错误),使微生物无法繁殖而死亡。

(三)局限性与辅助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只能杀灭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对餐具内部、缝隙处的微生物杀菌效果有限,因此部分紫外线消毒柜会搭配臭氧或高温功能,以增强消毒效果。

四、组合型消毒柜

为提高消毒效率和范围,很多消毒柜会采用多种消毒方式组合,常见组合有:

1、高温+臭氧:高温杀灭表面微生物,臭氧渗透到缝隙处杀菌,适合多种材质的餐具。

2、紫外线+臭氧:紫外线杀灭表面微生物,臭氧补充杀菌,适合不耐高温的餐具(如塑料、玻璃制品)。

不同类型的消毒柜适用场景不同(如高温消毒柜适合陶瓷、不锈钢餐具,臭氧/紫外线消毒柜适合不耐高温的材质),其核心原理均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上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5 杭州奥科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www.hangzhouaoke.com)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1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