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箱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高温灭菌
1、干热灭菌:利用高温干热空气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一般在160-180℃下保持1-2小时,适用于耐高温且不允许湿气穿透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
2、湿热灭菌:通过饱和蒸汽释放的潜热使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变性。蒸汽温度一般在121-134℃,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因为蒸汽穿透力强,能更快地使微生物失活,常用于药品、培养基、医疗器械等的灭菌。
二、化学灭菌
1、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发生烷基化反应,干扰其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从而杀灭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但环氧乙烷有毒,灭菌后需进行通风散气。
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利用过氧化氢在低温下形成等离子体,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核酸。这种方法灭菌速度快、低温、无残留,常用于对湿热敏感的医疗器械灭菌。
三、辐射灭菌
1、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波长在200- 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主要通过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和自我修复能力。常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的灭菌,但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被遮挡的部位。
2、γ射线灭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等产生的γ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可破坏微生物的DNA、RNA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实现灭菌。适用于大批量、包装好的物品灭菌,如一次性医疗用品、食品等。